铡刀边上的脖子,无助的中国传感器
要说卡脖子,传感器的脖子几乎就放在铡刀边上。然而,真正令人担心的是,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,到如今依然是完全边缘化。这是工业自动化领域观察家林雪萍发表的观点,表达了对中国传感器产业的担忧。
智能起源于感知,传感首当其冲。而我们国家的工业级传感器,卡脖子情况比芯片还厉害。仪器仪表传感器,几乎100%进口。
中国化工仪表的变送器两大巨头,都是“国外芯”。重庆横河川仪年产归谐振变送器30万台,传感器用的是日本横河的;北京远东罗斯蒙特,每年30万台金属电容变送器,用的是美国罗斯蒙特的传感器。苏州恩德斯豪斯E+H一年大约5万台,用的是德国E+H;而国内品牌的龙头企业,无论是上海立格,还是两家上市公司的浙江中控和上海威尔泰,用的基本都是德国FirstSensor.
要命的是,2020年3月美国连接器和传感器巨头TEConnectivity,完成了对First sensor的收购,持有72%的股份。这对于中国的仪表,实际上非常的凶险。
要说卡脖子,传感器的脖子几乎就放在铡刀边上。
然而,真正令人担心的是,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,到如今依然是完全边缘化。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撑之一:传感、通信和计算,本来是战略要冲的传感器,在中国产业版图上,却基本就是一个黑户口,无人关注。
结语
总体来说,网友们对中国传感器产业的看法都比较悲观,但仍能感受到网友们对中国传感器产业的热爱和期盼,希望中国传感器产业能够屹立在世界科技之林。
虽然目前传感器产业面临的困境得到了一些改观,譬如政策比以前多了一些,产业园也比以前多了,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传感器产业发展仍然困难重重,阻力巨大!
文章来源:传感器专家网